登录  免费注册

安阳高新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

Anyang High-tech Zone National Demonstration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

首页 平台简介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专利监控管理系统(RIMS) 五大产业数据库 科技创新主体展示 技术合同登记展示

新闻资讯

让“软环境”成为基础研究的硬支撑

发布时间:2023-05-15 浏览量:548

      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,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、西迁精神、载人航天精神、科学家精神、探月精神、新时代北斗精神等,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,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。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指出,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,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,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、展示科技成就,树立热爱科学、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。

  基础研究是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路,风险大、周期长,成果具有公共属性,开展基础研究需要科研人员潜心研究,甘坐“冷板凳”。因此,不但要为基础研究提供相对充足的科研经费、满足需求的科研条件设施,构建合理的科研评价导向等,更需要发扬科学精神,为其营造良好的“软环境”。

  中国特色科学精神为基础研究提供不竭动力

  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、载人航天精神等激励我国一代代科研人员努力奋斗。一系列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科学精神,形成了共同的精神内核,潜心研究、长期坚持、淡泊名利、攻坚克难等都成为激励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的深层精神基础,为基础研究提供了不竭动力。

  国家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政策,弘扬科学精神,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科学精神,提升思想境界,以科学精神指导科研工作,提升持续开展基础研究的内在动力。2019年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》,专门强调要大力弘扬淡泊名利、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。要求科研人员静心笃志、心无旁骛、力戒浮躁,甘坐“冷板凳”,肯下“数十年磨一剑”的苦功夫。

  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2019年联合发布《关于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 做作风和学风建设表率的倡议书》,向全体院士提出“淡泊名利、敬业奉献”等九条倡议,激发科技界科技报国、潜心研究等精神与品质。科研人员自觉以科学精神指引基础研究工作。很多科研人员不受外界诱惑,潜心研究,突破研究领域内的基础研究问题,以论文形式体现科研成果。2022年,中国内地有1169名科学家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,排名世界第二。

  科学素质提升为基础研究创造良好社会氛围

  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”良好的社会氛围,对促进科研人员潜心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。我国近年来做出了诸多努力,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,创造良好社会环境。

 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。近年来,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整体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趋势。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,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.56%,较2015年的6.20%明显提高,实现了“十三五”规划提出的2020年“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%”的目标。

  持续加强科普能力建设。国家在科普经费、科普人员、科普场馆等方面持续增加投入,促进我国科普能力的提升,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进行持续支撑。2021年,全国科普工作经费筹集规模为189.07亿元,比2020年增长10%,全国人均科普专项经费4.71元;全国科普专、兼职人员数量为182.75万人,近年来持续增长;全国共有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1677个,比2020年增加152个,展厅面积增长13%。

  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。经过多年努力,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普活动品牌已经形成。如“全国科技活动周”已连续举办22届,“全国科普日”活动越来越丰富,“全国文化科技卫生‘三下乡’集中示范活动”对农村地区的科普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,持续举办3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,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。全国各地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,搭建了公众与科技之间的桥梁纽带,也拉近了公众与科学家之间的距离,成为了营造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的重要方式。

  多措并举为基础研究建设良好“软环境”

  促进基础研究发展,不仅需要科技界内部的努力,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。良好的社会氛围,有利于科学家安心科研、潜心开展基础研究,有利于提高公众对科技发展的支持,有利于青少年提高投身科研的意愿,培养更多的基础研究后备军。因此,为了激发科研人员勇于探索科学“无人区”的勇气、保持攀登科学高峰的动力、保证潜心研究的状态,可持续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和建设。

  一是进行真实、适度、有效的宣传。坚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,广泛宣传基础研究等科技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。注重对持续开展基础研究、默默奉献、经过长期努力取得重要成就的基础研究人才进行深入宣传报道,消减科研人员的浮躁情绪,进一步促进形成尊重知识、尊重科学规律、尊重科学人才的社会氛围。对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进行有效监管,保证其对科学家和科学成就的宣传报道真实而适度,让公众接受并认同,避免出现浮躁浮夸的宣传削弱科学精神的影响力。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,可适当以轻松幽默的形式拍摄影视作品,让科学家的形象更立体、更生动,潜移默化地在公众心中逐渐树立起有血有肉的优秀科学家形象,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
  二是充分发挥前辈和当代榜样作用。基础研究的特点要求科研人员必须长期坚持,当科研遇到瓶颈时,科研人员容易产生动摇的思想。这时,榜样的力量将会发挥重要作用。要鼓励引导新时代的科研人员继承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、矢志创新的精神,在源头创新方面勇于探索,勇挑重担,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,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水平。一方面,以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和科学精神持续激励科研人员。另一方面,科研机构可以梳理自己机构的优秀科学家事迹,用“身边事”感动“身边人”。

  三是持续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。通过科普经费投入、科普场馆建设、科普人才培养等方式,全面加强科普能力建设。同时,针对科学素质薄弱的重点地区和重点群体,加强教育、传播和普及工作力度,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持续快速提升。此外,进一步鼓励科学家与公众的交流,形成双向交流机制,促进公众对科学发展的支持,也促进科学家社会责任的提升,在基础研究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。

  四是着重提高青少年的科学兴趣。在青少年世界观、价值观、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,加强对其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的培养,为基础研究培养足够的后备力量,奠定我国未来基础研究以及科技创新的智力基础。优化青少年STEM教育体系,搭建适合我国基础学科教育体系的系统性STEM实践框架,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少年想象力和对科学的探索欲望,培育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、志在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。同时,通过优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协同,鼓励、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在高等教育阶段选择基础学科方向,为未来选择基础研究作为职业方向奠定良好基础。


安阳高新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

浏览量: 1272391人

联系电话:0372-2110568

传真:0372-2110568

地址:河南省安阳市高新区弦歌大道与峨嵋大街交叉口向东100米路南科创大厦

www.ayipx.cn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!豫ICP备17028958号 公网安备 41050202000126 河南相映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【后台管理】

0372-2110568